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香港资讯 > 关于香港 >

香港特區區旗設計者辭世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本文内容:

2019年3月29日上午9時,著名建築師、香港特區區旗及區徽主要設計者何弢去世,享年83歲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:“我對何弢博士離世深感哀痛,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。”

根據規定,區旗、區徽的圖案及版權,歸國家所有。對此,何弢曾表示,名利都是身外之物,能為香港平穩過渡盡一份力,就心滿意足了。

何弢1936年出生於上海,後隨父母移居香港。童年時,他練習騎馬,結果摔了下來,還被馬狠狠地踢了一下,當即昏死過去。

當他在醫院裏醒來,發現整個下半身無法動彈。母親以為他將落下終身殘疾,便請教師教他繪畫以謀生。誰知,半年後,何弢的傷被治愈,已經可以下床行走,可對繪畫的喜愛依然如故。

在美國威廉斯大學獲得藝術史學位後,何弢繼續學習建築和城市設計,並於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,同年底回到香港,並開設設計事務所。不幸的是,2002年4月29日,何弢到武漢公幹,因中風病倒,自此退休。

作為現代世界建築設計領域中少有的著名權威規劃師、建築師、設計師及藝術家,何弢在香港有不少代表作,比如他是香港藝術中心發起人之一及總建築師、香港上環街市重修更新的規劃師,還曾負責海洋公園大熊貓館的興建計劃。

但是,作為香港特區區旗、區徽的主要設計者,知道何弢名字的人,恐怕就沒有那麽多了。這除了他不喜張揚的性格,還與當時所擔任的角色有關。

香港回歸之前,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除了加緊起草基本法,還專門聘請錢偉長、韓秉華、何弢等11人專職負責區旗、區徽的設計評審工作。

征稿啟事從1987年5月20日發出,到1988年3月31日,共收到圖案7147件,幾乎涵蓋了所有與香港有關的符號,可是卻始終沒有一個視覺元素能獨一無二地代表香港。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,代表香港顯然不適合;用圓形寓意“東方之珠”,卻有類似日本國旗之嫌;用“帆船”缺少時代感……

此時,韓秉華建議,用中性的植物——香港市花紫荊花來代表香港。方向一經確立,三位評審立刻擔負起修改職責。其中何弢的設計以單紅色為主,動態紫荊花瓣中各有一小五星花蕊。通過線條的變化,給人以動感,代表回歸後的香港,仍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。

何弢設計出來的圖案,得到了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首肯。1989年10月,委員會最後通過了五星花蕊紫荊花圖案,並將它做了細部調整,最終誕生了區旗、區徽。

但根據規定,何弢所設計的圖案及版權,歸國家所有。他說,名利都是身外之物,能為香港平穩過渡盡一份力,就心滿意足了。

何弢去世第二天,林鄭月娥表示深切哀悼:“何弢博士是著名建築師,在業界享負盛名,作品遍及海內外。何博士在設計和藝術領域的成就同樣超卓,是香港藝術中心的設計師和創辦人之一。他在設計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的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,作品成為香港回歸祖國後的標誌。”

林鄭月娥說:“我對何弢博士離世深感哀痛,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,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。”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Apr-03 12:56am (UTC +8)
栏目列表